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冷酷理论与幸运奇点

[解析] 冷酷理论与幸运奇点-1793年,与灾难擦肩而过
 

1793年,马尔萨斯获得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的教职。他将教授政治与社会学,却对整个欧洲的局势感到困惑。

马尔萨斯


欧洲大陆正动荡不安。法国大革命进入恐怖统治时期。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成千上万的旧贵族被屠杀。英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组成反法联盟,对法国宣战。新兴的普鲁士和俄国则趁乱瓜分了波兰。人们不禁担心,欧洲会重蹈三十年战争的覆辙。那场战争消耗了日耳曼地区一半以上的人口。

马尔萨斯开始思考,人类社会的治乱循环是否存在规律。

 

人口


马尔萨斯注意到的关键因素,是欧洲的人口。

人是生产者。在农业时代,人越多,就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大量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时,可以积累足够农业富余。小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专职于公共管理、宗教、手工业、乃至哲学。繁荣的人口还意味着更多的头脑,可以孕育更多的创新,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埃及人的金字塔、罗马人的道路系统、中国人的长城,都依赖庞大的人口。

人也是消费者。人需要食物和衣物来维持生存,食物和衣物又要来自于土地。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不得不开垦更多的土地来满足需求。然而,适宜耕作的土地有限,从而限制了人口规模。至于不事生产的市民,更是纯粹的消费者。二世纪时的罗马城曾经有一百万的人口,全靠北非输送来的谷物,才能勉强维持。在有限土地的限制下,人们只能仰仗技术来提高生产。在中世纪后期,日耳曼农民就利用深耕技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在马尔萨斯的观察中,农业技术只是渐进式的改善,因此食物的供给将线性的增加。这给出了社会可承载人口的上限:

食物供应随时间线性增加
 

马尔萨斯又清醒的意识到,即使社会无法承载,人依然会大量繁殖。在生殖本能的支配下,人将一代一代的交配,人口也将迅速攀升。1793年,欧洲的女性平均要生育六个孩子。从最初的两人,只需要三代,就将变成十八人。这意味着指数形式的人口爆炸:


 

人口呈指数增长
 

当食物的供应无法跟上人口时,饥荒随之而来。城市最脆弱,农村也难以逃脱。饥荒将削弱人的免疫力,瘟疫随之横行。伴随着对食物的争夺,战争也将接踵而至。动荡期将持续,直到人口被灾难消耗。社会将重新恢复秩序,人口恢复增长。伴随着这样的循环,社会在大乱和大治间交替。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欧洲人口增长了一半以上。伦敦城中聚集了近百万人口,达到了曾经罗马城的规模。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紧追其后,成为超大规模的城市。君主们为拥挤的市镇感到骄傲,认为那是繁荣的象征。马尔萨斯却嗅到危险的味道。巴黎市民已经闹过几次饥荒,上街抗议他们的国王。天花变得频繁,王室争端也变得异常激烈。法国正在发生的血腥革命,似乎预示着拐点的到来。

冷酷的理论,悲剧的结局。

 

气候


马尔萨斯并没有考虑气候。

气候是决定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气温决定了霜降,降水决定了旱涝。低温促使了罗马的衰亡,玛雅文明也会因厄尔尼诺消失于丛林。农耕文明大多位于气候稳定的地区,以降低气候突变的影响。野蛮人大迁徙、黑死病、还是三十年战争,都发生在气温下降的时期。


 
 

降水和气温(德国与瑞士)
 

然而,在马尔萨斯的时代,天气依然充满了神秘色彩。气象观测才刚刚起步,记录充满错误,反而不如私人日记靠谱。尽管牛顿早已发现了行星的奥秘,而拉普拉斯也解决了潮汐问题,但1793年的物理学家还无法解释温度这一简单概念。至于更复杂的云雨和厄尔尼诺,就更无从谈起了。而长周期的变暖或变冷,还有待未来的年轮、冰芯和同位素研究。

那么,加入现代研究的资料,气候能否挽救电影的结局呢?


 
 

英格兰中部气温
 

十八世纪前半期(1700-1750)相对温暖,正对应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这是小冰川期(大约1550-1850)的一次小型回暖。随着气温变暖,社会似乎也失去了三十年战争时的疯狂。人们放下武器,安心的去生宝宝。远在东亚的中国,正值乾隆盛世,人口同样激增,突破两亿。然而,到了十八世纪的后半程,气温却拐了个弯,缓缓降了下来。直到1810年代拿破仑入侵欧洲时,气温降到低谷。

低温下,冬季来得更早。可供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减少。提前了的霜降也冻死不少植物。农民欠收,法国的谷物价格也水涨船高。仅1789年一年,巴黎的面包价格就上涨了60%以上。其它气象灾害也来捣乱。1783年,冰岛火山爆发,把大量硫化物和粉尘喷入平流层,遮挡了阳光,造成谷物减产。1789年-1793年,热带又经历了一次超强的厄尔尼诺,给印度带来空前的饥荒,欧洲的降水也受到影响。

看来,气候也无能为力。

 

农业
 

马尔萨斯预期灾难将发生,却没有想到一个奇点。

从1793年之后,人口再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锐减。相反,世界人口如脱缰野马,从10亿增长到60亿:


 
 

1800年后的世界人口
 

人的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相对于1793年,在更加寒冷的拿破仑时代,饥荒的数目反而减少,再往后的饥荒数目几乎可以忽略。1793年,欧洲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如今提高到八十岁左右。1793年,欧洲家庭要把超过60%的收入用于购买食物,如今这一比例只有10%。


 
 

每50年的饥荒数目


马尔萨斯没有考虑到农业效率的突然提升。毕竟,1793年的农业,还是一副不成器的样子。

直到十八世纪,农业还是世界经济的主体。在市民阶级最发达的英国和荷兰,70%的人口还是在农田耕作。地里种植的,大多是种植了上千年的小麦、大麦和黑麦。乡村的土路上,人们还要依靠畜力运输。除了畜力和人力,农村只能依靠风车和水车来推动磨盘。蒸汽机要等到十九世纪,更别提机械化的农具。农民们慢慢悠悠的样子,一点不像要搞技术革命。

在欧洲许多地方,土地的所有权依然源自中世纪。土地大多属于贵族和教会,农民以自由农或农奴的身份耕作。法国的农民相对自由,但缺乏土地,要向教会和贵族租种,还要负担沉重的十一税。易北河以东的普鲁士和俄国,农奴们完全没有人身自由,整天在地里伺候谷物,连结婚都要向领主老爷申请。由于土地不归自己,农民也不愿投资农田基础设施,更别说冒风险的技术创新了。

但一些小变化正在出现。

欧洲的航海家们从南美带回来新鲜物种,比如土豆。这种富含淀粉的块茎,将成为仅次于谷物的重要食物,帮助欧洲人应对食物短缺。然而,1793年的欧洲人还没有研究透其貌不扬的土豆。法国女王玛丽·安托瓦内特对土豆花的外形更感兴趣,拿来做头饰。一些法国人因吃了发芽的土豆而中毒。但法国人已经意识到土豆的价值。大革命前夕,法国只有20,000公顷的土豆田。二十年后,法国的土豆田将达到3,000,000公顷。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英国。经过光荣革命,英国人已经厘清了物权,因此乐意投资农业。17世纪羊毛利润较高。地主们想法设法赶走租户,吸收荒地,以便圈地养羊。英国的小片土地整合成大庄园,更容易管理。到了18世纪,毛织品利润下降,地主们在庄园重新种上谷物。他们发现,在贫瘠的土壤中种芜菁,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力。这不仅增加了英国可耕作土地的面积,还启发了四轮耕作。田地分成四块,分别种植小麦、大麦、芜菁、三叶草,每年轮转,以便维持土壤的肥沃。

英国的农业产量让大陆国家眼红。大陆国家或多或少的向英国学习。普鲁士的容克贵族在自己的庄园里实验英国的轮作方法。俄国贵族纷纷托朋友购买英国的农业书籍。法国大革命也包含着农民对地权的诉求。大革命是城市中的资产阶级掀起的,但更有赖于人数众多的农民。1793年,执政的雅各宾派为了拉拢农民,出台法令,把土地分给大批农民,彻底废除了封建地权结构。农民们的心情大不一样,农业产量也节节上窜。农民担心贵族夺走土地,所以积极支持革命,成为国民军的中坚力量。

农业生产的快速提高,为人口提供了充足的食物。1793年之后的50年里,英国人口几乎翻倍。这样的人口繁荣并没有演化成灾难。换算成谷物价格的工资不断上涨,允许英国人购买更多的食物。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务农比例降低,与农业增产对比鲜明。1793年附近,整个欧洲大约有500座人口过万的城镇,而1870年时增加到1,299座。北方欧洲的城市人口超过50%。与此同时,亚洲农业却停滞不前,谷物工资不升反降。东西方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换算成谷物的工资
 

农业变革,成为改变命运的奇点。

 

贸易
 

贸易方面的变革要张扬许多。

1793年,关税已经成为政府收入的关键。在重商主义的指导下,欧洲各国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以维持出超,赚取贵金属。美洲的银和非洲的铜大量运往欧洲,被用于购买东方的香料和茶叶。借助地理优势,西北欧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大西洋航路和印度洋航路上的帆船往来不断。原来居于欧亚大陆边缘的西北欧,一跃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世界航路


到1793年,欧洲运输的变革集中在水上。测量经度是航海的一大难题。18世纪发展起来的航海天文钟,能在准确记录时间。通过对比天文钟的时间和当地时间,航船可以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经度,避免了许多海难。由于长时间的反复航运,欧洲水手们已经了解了主要水域。根据航海经验绘制的海图,让远在伦敦的海员,提前了解悉尼港的航道。油灯取代炭火,成为灯塔照明的光源。附加的光学镜片,可以让灯塔的光束穿过浓雾,指导船只航行。灯塔和浮标构成的网络覆盖了海角和港口,船只触礁的事故大为减少。

资产阶级借助航海来积累财富。城市的小市民也可以通过购买新兴的股票。就连18世纪的大情圣卡萨诺瓦,也倚靠航海投机,来维持浪漫的生活。资本提高了航运能力,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航海时代初期,航运能力有限,所以船上搭载的都是量少价高的货物。葡萄牙商船上运载的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西班牙主要运输美洲的贵金属。然而,随着航运能力的增加,航船开始运输大宗的生活必需品。到了179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货物,已经变成了纺织品、茶和咖啡。海上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步,大大提高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商品


欧洲范围内的贸易整合更加迅速。1776年,亚当斯密已经观察到,整个英国的谷物价格已经趋于统一。到了1793年,贸易发达的英国、荷兰和比利时,市场价格也差别不大,成为一体化的市场。法国也同样纳入这一市场。巴黎的经济萧条可以在一年后传播到比利时和荷兰。富裕的西北欧和欧洲其他地区存在价格差异,这鼓励了农产品向西北欧的大城市输送。普鲁士和俄国的谷物通过波罗的海运往英国,意大利的橄榄油通过地中海和北海运往法国。

贸易提高了食物供应的抗风险能力。1793年之后,短期和局部的农业灾害很少再发展成为饥荒或瘟疫。如果一个地区农产品减产,它可以与其它地区的贸易,来补充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的短期浮动收窄,供应的稳定性增加。即使居住在城市,远离农业生产,市民也不用担心一百多年前反复出现的短缺。在充足农业供应的前提下,城市的人口出生率第一次超过了死亡率。

贸易为人口增长上了保险,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马尔萨斯后来把自己的思考写成《人口论》,成为享誉世界的政治学著作。《人口论》以简单的假设,解释了历史上的治乱循环,被许多学者追捧。达尔文把《物种起源》归功于《人口论》,认为自己的著作不过是马尔萨斯理论在自然界中的应用。讽刺的是,历史与马尔萨斯开了个玩笑。人口继续爆炸,生产力却更快的提高,人类走上了“产业革命”这条全新的道路,与过去说再见。

不知马尔萨斯会为理论失望,还是会为人类庆幸。

参考文献

Malthus, Thomas Robert.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Vol. 1. Cosimo, Inc., 2013.

Zhang, David D., et al. "Global climate change, war, and population decline in recent human histor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49 (2007): 19214-19219.

Büntgen, Ulf, et al. "2500 years of European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human susceptibility." Science 331.6017 (2011): 578-582.

Grove, Richard H. "Global impact of the 1789-93 El Niño." Nature 393.6683 (1998): 318-319.

Dobado-González, Rafael, Alfredo Garcia-Hiernaux, and David E. Guerrero. "The integration of grain market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early rise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west."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72.03 (2012): 671-707.

Jones, Philip D., ed. Climate since AD 1500. Psychology Press, 1995.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