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百度推出“度秘”后,“Magic 们”的四个关键问题呼之欲出

\

半年前,当李彦宏说要200亿投入O2O时,我们一度表示不理解。当他又在2015年百度世界上,主推秘书化搜索“度秘”时,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要度秘来连接O2O,百度下的还是大搜索棋,走的还是技术路线。

“度秘”,就是Duer,机器人助理。这个概念近现在非常热,国内外都有不少同类产品。而且在好几个路径上Magic的前途都看似光明,什么人工智能的下一阶段啦,O2O的大入口啦,或是下一代搜索。创业公司的融资额和估值也证明了这些。

在我个人的商业逻辑中,一个前途超级好的产品形态被“哄抢”是正常的。但反过来想,没出“独角兽”肯定因为行业里难啃的硬骨头多。当大公司,如百度、微软,出现在一个创业公司正拼杀的领域的时候,一些有趣且关键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今天百度世界上,36氪专访了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海峰博士,下面几个问题,有的他也给出了看法。


1、“Magic们” 到底是给谁用的?

国外和国内,Magic们的商业逻辑和用户群有点不一样。

Operator的创始人,借用了Uber的共享思维。在国外人工是很贵的,请个私人助理成本不菲,所以,助理更值得被共享,无论是人工还是机器。另外国外O2O似乎没有中国那么发达,服务提供商就那么几家,比如打车,基本就是Uber,所以用户获得的服务几乎是标准化的。

那在中国,它们又是给谁用的呢?

中国的助理服务在出发点上O2O思维更重一些,很多入局者,包括百度都很侧重从O2O思维考虑这个问题。目前的用户和美国差异不大,主要是互联网相关人士和比较潮的人或是忙人。这些人基本上对价格不太敏感,所以出行时,不在乎你叫的谁家的车,叫车方便、支付容易、服务好就行。

但再往后,Magic们就需要面对更广泛的用户群了。他们可能不是熟练的手机使用者,比如我的父母和不会发短信的孩纸。而且可能对价格开始敏感。毕竟和早期用户相比,这些人才是更多数,所以最终得天下者,很可能是能率先赢得这些用户的人。


2、到底用人好还是用机器好?

目前大部分Magic类应用以人工为主,因为人工上手快,前期效果好,适合创业公司快速开展业务。

相比之下,大公司走的都是技术流。此前有传说“度秘”是纯靠技术产品服务,有点magic相的微软小冰,也是纯机器路线的。

王海峰澄清了传闻,说,“度秘也不是都用机器来完成服务的”,他们也有客服团队,因为很多个性化、复杂、长尾问题目前还是“人”来解决问题更靠谱。最终,“度秘”不是一个只能在用户闲时“陪聊”的机器人,而是要真的像助理那样给用户解决问题。

当然另一方面,人的弱点也很明显,就是太贵,边际成本太高。如果度秘有2亿用户,每人每天提5次需求,那就是10亿次,得多大一个团队,没有任何公司养得起这么大团队。所以“度秘”增加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式——除了学习用户行为,还对客服的人工操作流程进行学习,以便后期模块化,省下人力。

目前创业公司更惯用更时尚的说法是,“人机结合”。大家逻辑都一样,只不过现实操作中,由于机器学习的技术门槛高,它们采用的大多是类似京东客服的模式——机器解决标准化问题,人来解决特殊问题——积累了用户,把产品做起来,再逐步向机器学习迭代。

这是个机器和人互相融合的过程,融合的越好,机会越多。但助理服务涉及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确是非常考验一家公司技术积累的,对国内外创业公司来说,这都是一个难关。相比之下,大公司在技术上更有优势,可调配的资源更多。


3、场景是什么?高频还是长尾?

我想百度这样力推度秘,是因为他们终于又找到一个像搜索那样的移动入口级产品了。本来就有很多人把Magic叫做下一代搜索。

而且我们好像也想不到,还有什么能像微信那样,牢牢在用户手机上占一个位置,助理服务让我们朦胧感觉到可以。不仅“度秘”,今天所有 magic类服务最终都想成为那个超级应用。现在“度秘”还没有专门的APP,不过王海峰说现在刚开始,以后肯定会有。

如果以搜索角度论,最终能满足各种长尾需求的产品能成为新入口、大平台。当年搜信息,今天使用服务都是一样。这次李彦宏也是这样举例的,“找一个可以带狗的餐厅”。

但在操作上,今天都在起步期的都是从用户的高频需求切入的,比如打车、餐饮。接入的服务商也都是那些规模较大、用户量较大的,服务也相对标准化,比如滴滴快的、Uber,服务是相对标准化的。不过,就商业逻辑而言,标品的议价空间和附加值有限,用户更愿意为个性化、长尾需求付费。

那从高频到低频,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换该怎样完成呢?

另一条路径上的切入者已经有了,比如找party地址的,奢侈品买手服务,切的都是个性化长尾寻求,针对的都是高客单价品类。

我们等着看,两路大军如何会师。参照搜索的历史,极有可能是做高频需求的争取了大量用户做成平台,再做个联盟什么的把长尾服务接进来,最终分成,大家一起赚钱。如果真有人从长尾需求逆袭了,那一定是个很有颠覆性的公司。


4、O2O补贴更猛还是更理性?助理自己也会陷入补贴大战吗?

2015年,中国O2O烧钱烧疯了。我们问王海峰,会对那些烧钱的O2O领域产生影响吗?他一开始说,对这些领域没有直接影响。后来补充,很多 O2O烧钱是为了获取用户,度秘是可以给很多O2O商家直接带来客户的。

我们听出来的意思是,短期之内O2O们该烧钱还是要烧,但度秘会促使O2O细分领域的战局发生一些改变。怎么变?谁也说不好。

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是,目前助理类应用自己补贴得也很厉害。因为获取用户真的不容易,就我们的认知中,很多产品获取用户的成本至少是 40元。因为高峰时段打车,有的产品直接加40元小费补贴用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高频、相对标准化服务的场景切入,补贴也是是难免的。我们好奇,是不是助理们自己也会陷入这场补贴大战呢?

上面这些关键问题,我们还无定论,纯属一家之言。估计那个能把问题回答得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后的赢家。

此外还有一个对百度重要,对行业未必重要的八卦问题。“度秘”把百度这几年的积累和战略布局都连起来了,从地图到语音到IDL再到O2O。Magic被曝光是在今年3月,百度的200亿All-in是在四五月份,“度秘” 到底是百度受到了启发还是“蓄谋已久” 呢?

元芳,很想知道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郭倩荷)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