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未来:大数据只不过是一朵小浪花

原题目:赤裸裸的未来:大数据只不过是一朵小浪花

假设一下,明早醒来,你突然发现,手边的最新智能手机——一款你用来打电话、联络约会的设备——给你发了条信息,赫然写着:

今天是礼拜一,你要开始上班了吧。祝你工作愉快!

——你的手机

 

吓一跳吧?刚开始或许有点儿。不过,未来几年内,你很快会亲眼见证这项服务的普及,因为它身后的技术并不高深,只需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将人类当前掌握的知识加以应用。至于数据从何而来,也没什么稀奇,大部分信息将由你自己输入手机。再假设,早上醒来时,你发现你的新手机对某个貌似偶然的事件进行了预测,你将做何反应?早上好!今天下班后,你会路遇你的前女友瓦妮莎(11年前你和她约会过) ,她会告诉你,她快要结婚了。注意尽量别显得太惊讶哦!

 

这下你感觉如何?是不是好像有人潜入你的脸谱网主页,知道了你有一个前女友叫瓦妮莎?而且,他很可能还同时跟踪瓦妮莎的主页并发现了她的订婚信息。眼下,这似乎无孔不入的家伙已经闯入了你的日程和手机里面!

 

或许你一时有点手足无措,那么,就假设你干脆把它抛在了脑后。而当你下班离开公司,走在路上,居然真的遇到了瓦妮莎,预言成真了!你想起了早上收到的信息,对她的婚讯表示祝贺。她张开嘴巴,睁大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你怎么知道我订婚了?”她问。

你原本想说, “我的手机给我发了条信息” ,但及时克制住了。

“你不是在脸谱网上发布了消息吗?”你问。

“可……我还没有发啊!”她答道,然后迅速地跑开了。

这下,你该意识到确实应该听手机的话,假装很惊讶吧。

 

     赤裸裸的未来

类似的场景其实离你的真实生活并不遥远;实际上,科技和数据已经为此奠定了现实基础。我们把信息散播给了小商小贩、手机公司、政府、社交网站,尤其是你的手机,或许你根本就毫无意识。未来几年,数据会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广泛的便利。这就是我所谓的“赤裸裸的未来” 。

 

“F”打头的这个词“Future” (未来)诞生于启蒙时代,含有“进步”的意思,在当时的概念中, “现在”——体现为制度、产品、时尚、品味和生活方式——是可以且必须持续改革和提高的。因此,我们以群体和国家的形式与未来进行的互动,实际上既是个人也是国家身份的体现。从公众意义上说, “未来”对我们的购买、选举和社会行为具有塑造作用。 “未来”就是经过改造的“现在” ,它依托技术和创新的力量变得更加安全,提供更多便捷,并且更易于管理。

 

然而,以创造形式存在的未来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私人概念。你的未来,不管是今晚、明年,还是下次你挥霍 1000 美元的时候,你的行为都应当是私密的,对外界而言是隐形的。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私人的、隐秘的未来心怀戒备。试想,如果你即将采取的一切行动都明晃晃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你是否觉得自己已经赤裸裸了?

 

未来 20 年,在众多领域内,我们都将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更为精确地进行预测,你甚至曾以为其中一些是超出人力范围的。我们根据当前的数据推测未来,其速率已变得和网络传播一样快,因为二者已经被牢牢捆绑起来了。网络正在将预测行为转变为一个方程式。数学家、统计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营销人员和黑客们,正在运用一个覆盖传感器、软件程序、信息收集设备及各种应用的全球化网络,更为详尽地展现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性变革。从编制流感爆发图表的程序到价格不菲(但并非完美)的股市波动“定量”算法,计算机辅助预测已经无所不在。

 

     大数据已死去,大数据将永生

2010 年 11 月至 2013 年 2 月,有关“大数据”的搜索量猛增 29 倍。假设大数据是一个国家,其面积随着谷歌搜索量递增而扩大,那么 2010 年它是英国,3 年后,就赶上澳大利亚了。 “大数据”是个热门话题,但是,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营销者是谁,营销目的是什么,结果可能会千差万别。几年前,这个短语指的是一个巨大的数据集,而数据所有者或许无法从中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当时的所谓“大数据” ,只不过是一个委婉表述,实则是一堆松散而不具操作性的信息碎片,它们存在于服务器中,或者可能是写在纸上的密密麻麻的一团,这更糟糕。这一巨大表象,使得数据表里的信息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而如今,随便去一个 IT会议现场看看,就会发现大量商户看中你的数据,急于开展合作,迫不及待地把闪存盘塞进你的口袋。现在,大企业和政府都需要源源不断的大数据。

 

2012 年 2 月 16 日,查尔斯·杜希格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自此, “大数据”迎来了重大变革。文章主要讲述了零售连锁店塔吉特(Target)利用上百万的交易记录(及其婴儿产品用户注册信息)推论,那些购买无香型婴儿沐浴露之类产品的消费者可能多数处于怀孕状态。公司根据历史交易数据,给预计正怀孕的消费者发放婴儿用品优惠券。其中一位消费者的父亲看到了大吃一惊,要求公司给个解释,后来却发现,这家掌握着用户购买数据的公司居然发觉了自己女儿的秘密,而她至今还没找到合适机会向父亲说明。这个故事还出现在《科尔伯特报告》 《每日秀》 、大量博客和新闻当中。大数据渐渐地从乏味的商业概念转变为危险的邪恶力量。这是一个由数据建立起来的具有预见性的神秘力量,诸多机构和组织都依靠这一工具对付其他人。2013 年,英国《卫报》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具备在很大范围内对公民进行监视的能力,更佐证了上述观点。瞬间,仿佛我们已经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设备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语言向我们看不见的人报告我们自身的情况。大数据是他们的利器,而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受害者。

 

有关大数据的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是“无稽之谈” 。在本书中你将看到,正因为公司具备了新的能力,便更大胆、更迫切地运用它们积累的数据集,从当前客户和未来客户身上榨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也不例外,用大数据增强自身实力;当然,假如你赞成政府做出的每项决策,这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数据只可能是大型机构所掌握的黑暗力量。该观点的可信度不高,因为大数据将得到“提炼” ,甚至浓缩为每个人的手机推送信息。我们对大数据的了解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它是强者欺凌弱者的工具。然而,未来的大数据将在你意想不到的程度上,向消费者、激进分子和其他普通人开放。事实上,大数据仅仅是大潮流中的一个小波浪,在这个星球上,人类的生活将从此改变,未来正朝我们走来。

 

毫不夸张地说,就目前看来,大数据也已经落伍了。基于遥感勘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跨入了遥感勘测的时代。何谓遥感勘测?“就是将某地测量数据远距离传输后,用于记录或播放的过程或操作。简言之,即通过设备产生并传输测量数据。 ”遥感勘测是实时数据的收集和传输,仿佛感应信息一般。如果你到医院做过心电图或体验过其他连接人体的监控设备,如果你看过自己的心脏搏动,并且知道数据流会传输给大厅里的护士甚至你的主治医生的智能手机上,那么,这就是遥测技术的例证。在可预测性较低的世界中,我们的人性得以进化;而遥测技术的力量和控制面将引领我们走向可预测性更高的世界。在那里,人性将得到成长,同时也接受测试。遥测技术就是现在和赤裸裸的未来的分水岭。

 

作为某种传感器,相机、话筒体现了电脑程序收集它们自身和我们周围环境信息的一种方式,而且,这些系统的感知能力已经远超我们。我们正在做什么,住在哪里,怎样与各种机构、组织彼此互动,很多活动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可以通过遥测技术读取留下的大量线索,查出我们去过哪里、将要去哪里。当你安排了约会并保存在 iPhone 日历上;当你离开家,设置好家用报警器,直接接通市警局;当你激活手机 GPS,刷公交卡进地铁,打卡进办公室,你的踪迹就已然透明化,任何人(任何设备)只要能连接储存数据的服务器和硬盘,就能掌握你的动向。那么,这个行踪档案到底有多大呢?通过使用手机,打开 GPS,发邮件,发推特和脸谱网状态帖,尤其上传或下载电影和音乐,你每年将建立约 180 万兆字节数据,相当于每天塞满 9 个只读光盘。在高度发达的世界中,现代人们的生活普遍用某种设备存储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过去 3 年时间内,90% 的数据都会被创建出来。它们大部分都可称为“元数据” 。这些信息是你自己(或你的设备)通过数据往来一点一滴建立的。虽然只有大约 10% 数据会被永久保存,而且对你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所有数据都会透露有关你的某些信息。而且,数据量正在急剧蹿升。根据科研机构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 的统计,到 2020 年,数据总量将达到 2009 年(8 泽字节)的 44 倍(35 泽字节) 。

 

安排约会、刷公交卡进地铁、上班打卡——我们以为这些独立的行为只是作为大数据的一部分,不会产生什么实际影响。但试想一下,这些都是传感数据,就像我们感受到针刺或听到某些音符,虽然不是完整的乐曲,但是,这些小小的动作、交易和日常交流也是相互作用的、有节奏的。和大多数人一样,你的生活也会具有惯性;每天同一时间上班,午饭时候逛同样几家店,一成不变的路线回家。如果不断重复,乐曲的旋律也会变得容易预测。随着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定位 APP 的发展,此类旋律将越来多地出现。

 

或许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听过这样的乐曲。在大数据的当今,某些公司、市场和政府收集了我们元数据的声音。但是,这本书不是写当下场景,而是想表达,在赤裸裸的未来,这首歌会被所有人听到。大量设备和数据服务将进入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会越来越注意到,自身确实是可预测的。

 

未来世界中,我们的预测将更准确,涉及更多个人信息,因此,个人生活和公共环境都会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众多领域的信息会置于阳光下,确实堪称“赤裸裸的未来” 。

 

     未来的 APP

 

在本书中,我提到了大量虚拟程序或 APP,正如前头提到的例子。比如,智能手机上的云端程序、扩增实境技术耳机、微软的大脑植入(死亡蓝屏就名副其实了)或其他未来平台。虽然 Osito 和谷歌等应用可以利用个人数据作出定制化预测,但是,本书中大多数预测未来的 APP 都是虚构的。它们所呈现的是,遥测数据经过处理后将如何为终端用户展现有关未来的快照。虽然未来 APP 都是源于大数据,正如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一样,但是,它们展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是针对特定的、个性化问题的回答或解决方案。

 

随着个人数据大量增长、可预测性提高,数据的私密性会相应减弱。那么,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隐私呢?

 

写作本书前,我需要积累研究资料,于是,我和谷歌、斯坦福、MIT、脸谱网和推特的人员交谈;我约见了各式各样的人,包括黑客、企业家、科学家、警察、间谍、亿万富翁,并且惊诧于遥测时代带来的可能性。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未来主义痴迷者。听这些聪明的人谈论有关世界变化的理念,我会异常兴奋;如果不这样,我就会成为一无是处的科学记者。但是,当我和朋友、家人、同事分享见闻,倾听他们的意见时,我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没有被普遍认同。当我能看到世界传统理念的令人震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能预见未来的时候,其他人却只看到了塔吉特、脸谱网、谷歌和政府运用它们的数据监控、跟踪和愚弄他们。他们已经深陷大数据时代,而我们却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他们都有同样的疑问:怎样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呢?

 

逐步渗透和技术极权主义的威胁确实存在。但是,计算能力的增长并不一定会带来最深切的恐惧。正如各种机构使用大数据的成本在降低,随着系统的不断改良,商家垄断领域的消费者服务的改善,成本下降趋势会更显著。权力的天平将发生倾斜,某种程度上更倾向个人方。你的手机可能是苹果的,运营商可能是 AT&T 的,浏览器可能是谷歌的,但是你所有的数据,首先是你自己的,因为是你经由个人行为创建的。不要将之视为某种责任,会带来不利影响,相反,这些数据是你拥有并能使用的资产。在赤裸裸的未来,你的数据将帮助你活得更健康,更短时间内实现更多个人目标,规避麻烦和危险,而且,如本书所详述的,帮助你了解自我和未来,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想象过的能力。事实上,你的数据是强制性的、定向营销的最好防御,或许也有助于抵御侵入性的政府行为。如果善加利用,个人数据将成为你的一项超能力。

 

我们依然有选择的权利,后面我将讨论这些选择的形式。但是,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当前采取的下下策将是阻止技术的进步。这是徒劳的,而且目光短浅。我们或许对塔吉特、NSA 和其他团体利用和滥用我们信息的方式感到不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未来产生的数据会减少。相反,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预测,2020 年的数据信息量将达到 2009 年的 44 倍。你的选择很明确:要么自己使用数据,要么由他人代劳。

 

本书中所探讨的是一种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尚未发生,而是等着人们充分感受或承认。这也不是美国公司、政府或其他任何一方的“独立宣言” ,而是一种记录——记录我们崭新的、赤裸裸的未来旅程。

 

——摘自帕特里克·塔克尔《赤裸裸的未来》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