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深切悼念成思危先生

成思危。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3日电著名的经济学家,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2日与世长辞。

成思危先生生前高度重视青少年创新创业工作,他不顾年事已高,欣然担任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委员会主任,为激发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和创业意识倾注了不少心血。作为成思危先生的学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特撰写文章《深切悼念成思危先生》予以缅怀。全文附后。

深切悼念成思危先生

傅振邦

7月12日清晨,从博士同学微信群中知悉恩师于凌晨0:34分仙逝的噩耗。成思危先生近多半年来一直在住院,尽管此前早有病情恶化的预期,但当先生走了的冰冷现实呈现时,心里十分难过。先生病重之际,我曾于4月22日和5月15日两次探望,不曾想5月15日上午在协和病房就是与先生的永别。最后相见时先生的音容笑貌犹在,现在却阴阳两隔了。近日未能再次及时去探望先生,我深感自责和懊悔。泪眼婆娑中,我发了条微信“泰山其颓,哲人其萎。国之重宝,民所瞻偎。恩师千古,勋业永垂。”与同门分享追思之情。

先生过世后,媒体反应很敏锐,报道时大多誉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中国创业板之父,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他,走了,人民怀念他。”许多网友对一代大师的去世表示哀悼。先生为何受到这么多人的盛赞、爱戴和怀念?正如牛津大学商学院院长Peter Tufano教授当天给我发来的邮件中所说,“Mr.Cheng Siwei was a national treasure of China and one of its leading thinkers.”先生确实不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思想引领者。

众所周知,成思危先生为我国经济和管理学科的建设、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为中国智库建设、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民主党派的发展、为全国人大事业的发展均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与共和国共命运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让世人感动的,当然远非他当过部长和国家领导,而是他的道德文章与实际功业,更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忠贞不二的炽热情感,对真理知识的不懈追求,对时代发展的前瞻引领与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对自身独立人格的始终坚守。

先生的一生自强不息,奋斗不已,始终燃烧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炽热感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追求。他于1935年诞生于风雨飘摇中的北平,国难深重,取名“思危”就反映了父辈的想望寄托。“雏鹰展翅心高远”,15岁在香港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16岁时毅然离家回归大陆求学、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国门刚开,他有机会到美国学习MBA,学成后决然回国效力。文革逆境中时,他受了很多委屈和不公正待遇,但即便是被贬烧锅炉,他也钻研《锅炉学》,并自学数门外语。“逆境不沉沦,顺境不懈怠”,他始终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充满信心,始终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当这样的机遇来到时,他厚积薄发,在宽广的舞台上充分释放能量,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自我评价是“学者型政治家”,定位自己“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5月15日我见到先生时,由于久卧病床,他已形容枯槁,但精神尚好,还在坚持用平板电脑看资料。5月21日,当先生重病垂危之际,念兹在兹的还是国家大事,忧国忧民,针砭时弊,针对我国金融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口述了一篇文章《研究金融问题需有战略观》,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6月11日是先生的八十寿辰,他口占一首七律《八十回眸》,结句是“含笑扬眉对苍天”,堪与王阳明临终指胸而言“此心光明”异曲同工。据先生女儿成卓讲,这首七律中的颈联也是先生的自挽联,即“未因权位抛理想,敢凭刚直献真言”。无论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先生都不忘初心,未抛理想,刚直求真是他的精神坐标,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他以政治家的高度,以经济学家的深度,以第一流学者的学养和人格,不遗余力、鞠躬尽瘁促进国家改革发展,给世人留下了光彩夺目的形象。

作为沐浴师恩的学生,在我心里,先生则首先是一位知识渊博、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关爱弟子的好导师。2003年底我担任长江电力董秘后,在北京工作时间多,便想利用这个契机在职攻读经济学博士。那时先生早已名闻遐迩,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招博士生。怀着对先生的景仰,我报考了那里的2004年博士研究生。笔试复试均顺利通过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当时的院长刘迎秋教授带我去见先生。在人民大会堂他的办公室,我第一次见到了先生。先生身材魁梧,精神矍铄,两眼格外有神,和蔼可亲中透着坚定刚毅,说话干净利落,思维特别敏捷。那次谈话,有三点印象特别深,一是老师要求不能称他为首长,而要称老师;二是强调他是在研究生院确定录取我后才见我,他要确保报考的学生一律公平竞争;三是做他的学生不能有任何特殊化,必须勤奋学习,不折不扣按学校要求完成学业。

先生当时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繁忙,我原以为今后的学习中也会难得见几面。据说,不少博士生一年能见导师一、两次就不错了。进入师门后才了解,他在好几所大学都带博士,但主要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因为他兼任那里的院长。那时他在各个学校带的在读学生近10名。除非公务确实排不开,成老师每个月都要用一两个小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的二楼办公室里接见同学,让每个同学汇报各自的学习情况和研究进展,或就某一题目开展讨论,由他来点评和提要求。这样的同门研究会,同学们既期盼又紧张。期盼是因为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有利于当面听取老师指点,紧张则是每次研究都得有新的进展,要有内容向老师汇报,同时也担心老师问住自己。每每参加完这样的研究会,我都觉得颇有收获。起初,我为成先生能听听近10个同学不同的研究内容就即时作出精准指点感到惊奇,与同学聊天后才知道,成先生可是“超级大脑”,他光是外语就懂五、六门。

开这样的研究会,同学们围坐在并不太大的办公室里,成老师则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桌上有时会放一个便携式电脑,手边放一瓶矿泉水或可乐。就是通过这样简朴的研究会,我得到先生悉心指导,顺利完成了自己关于中央企业分类治理的博士论文选题、开题、中期研究报告和最终论文。在这样的研究会上,我切身感受到了导师对学生的精心培养和关爱。先生对每个学生的课题情况了如指掌,对研究方向和方法都会具体指导。他指导的学生既有部分年龄较小直接从本科、研究生读上来的在校生,也有年龄偏大点的在职学生;既有企业界的学生,也有从事教育或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学生。无论学生年龄大小、实际工作成就高低,在他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得到的是同等耐心的指导。长期的研究学习,他学贯中西,学通文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理论,构建了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拓展了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他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同学们深入阐释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系统与环境相结合、明确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自组织与组织相结合的复杂性科学研究特点,传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先生希望学生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强调首先要准确发现和定义问题,然后才是善于分析和研究问题,科学合理构建模型而不要盲目陷入唯模型论,这样指导,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2007年我按期毕业后,见先生就没那么频繁了,但每年都会去看望。每次去看望先生时,先生都会热情给以殷切勉励。2011年9月,根据组织安排,我从企业调到了地方政府工作,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人生道路的转折点。当时我先在电话中向他报告了,他说找机会当面与我聊聊。上任后不久,我趁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去看望先生,先生很高兴,专门谈了企业工作与政府工作的不同,叮嘱要我走稳,不放松学习,老老实实做事,务必守住底线。先生的勉励和教导,对我顺利实现岗位转换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他对我的谆谆教导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2013年6月我从地方政府调到团中央工作后,负责联系学校共青团工作。从1999年开始,团中央就联合有关部委举办“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创业发展。按计划,2013年下半年就要谋划2014年应举行的第九届比赛。我们研究觉得,新时期倘若仅仅举行创业计划竞赛,已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形势需要了。经深入调查研究,我们拟在原有基础上打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简而言之,大学生创业不要仅纸上谈兵,更要真刀真枪干。为加强对大赛及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提升大赛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大赛专门设立指导委员会,拟邀请经济学界、企业界、金融界及风险投资界等领域知名人士担任成员。大赛邀请了柳传志、马云、邓锋、沈南鹏、俞敏洪、钱颖一、蔡洪彬等人担任指导委员会委员。请谁担任主任呢?团中央学校部拿出的建议名单是成思危先生。当时我刚到团中央,他们并不知道成先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我心里觉得,从工作上讲,请德高望重的中国风投之父担任主任,当然有利于大赛的举办和促进大学生创业。但我也担心,先生年事已高,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抓得很紧,能否拨冗支持我们呢?在征得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首肯后,我和有关同志准备好材料,专门到先生办公室向他汇报。他听了之后,二话没说,欣然应允,让我们心里暖呼呼的。他说,我不愿挂空头名,这件事情很有意义,要我指导,我就实实在在出些主意。成先生说到做到,为“创青春”大赛倾注了不少心血。2014年3月21日下午,“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成先生全程与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他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举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重要意义,认为通过对“创青春”大赛理念的宣传推广以及吸引青年学生更大范围的积极参与,将有利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更好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从而推动国家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形成鼓励、支持青年学生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发展。他特别指出,举办“创青春”大赛还可以与风险投资相结合,特别是鼓励参与早期创业的天使投资更多关注大学生创业。希望能够以大赛为平台,促进风险投资更多地关注创业项目的早期成长、关注创业项目体现良好社会效益的一面,同时促进更多大学生创业者将培育技术成果与提升管理能力相结合,在与风险投资的合作中培育起以法制意识、契约意识、合作意识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精神”。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顺利举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惊悉先生逝世后,许多“创青春”大赛的参加者和组织者都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成先生的感恩之心、哀悼之情。我相信,成先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真知灼见,必将激励着一批批大学生创业者走向创业道路,也必将激励着我们和有关方面进一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旗帜下不断改进提升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工作。

我知道,近年来,成先生继续在为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鼓与呼,格外关注早期投资和天使投资领域的研究。这两年,我就先后2次参加了他组织有关推动天使投资发展的学术会议。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风险投资国,无论是资金总量还是每年资金的投入,都仅次于美国。但成先生从鼓励科技创新和初始创业的角度看到,我国风险投资过于集中在投资链的中后端,而天使投资和创业阶段的投资明显不足。他主张国内的风险投资事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首先要重视天使投资,要重视发现那些有创新苗头、创新思想的人才,并且创造条件让他们实现梦想。他的这一主张,与我国今年密集出台的加快“双创”的政策文件是相通的。实践证明,他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我最后一次聆听成先生的学术报告,是在去年10月14日在京举办的牛津中国商业论坛。这个论坛的举办者牛津大学商学院,是我读MBA的母校。在这个论坛上,Peter Tufano院长专门邀请成先生做主旨演讲。他那天用流利的英文讲了约40分钟,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走向,对地方债、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这三个广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权威的解读,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给出了乐观预测,告诫外界对中国经济下滑不用过分担忧。尽管当时他刚出院不久,但精神饱满,侃侃而谈,对一些关键经济数据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演讲十分精彩,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实际上,凡是听过成先生报告的都知道,他从来不用稿子,所有要讲的一切都装在他脑子中。他演讲时儒雅大方,语速适中,淡定从容,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表述简洁,配以一些自然有力的手势。听他的演讲,就像听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此生能成为先生的弟子,是我三生有幸的福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身。我与先生的第一张合影,是2004年7月他视察三峡工程时所留。这张珍贵的照片一直放在我办公室书架里,合影的背后是滚滚长江和巍巍三峡大坝。望着这张珍贵的照片,不禁想起范仲淹所写“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样大师级人物的陨落,是我们学生不可替代的损失,更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损失。先生虽然故去了,他的理想追求、学术思想、道德文章、精神风范永存。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他所毕生鞠躬尽瘁、孜孜以求的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定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愿您的在天之灵安息吧,敬爱的成先生!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