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五十多年来,林少宫教授一直默默耕耘在中国经济学教育这片沃土上。他不仅身体力行,为中国经济学发展贡献智慧,更为可贵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甘为人梯,倾注毕生精力培养人才。他以敏锐的眼光发掘可塑之材,悉心教侮,尽心提携。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华中科技大学涌现出了一大批活跃于世界学术前沿的经济学者,包括田国强、谭国富、艾春荣、徐滇庆、刘安平、宋敏、李东、文梅、方振民、尹东平、刘立群等,被经济学界誉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家群现象”。

  尽管自己学术成果丰厚,林少宫教授从来淡然处之。真正让他欣慰和自豪的是学生们一个个不断取得成就的喜讯。在他看来,学生的进步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他的愿望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超过自己的优秀人才。

  林少宫教授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包括他学生在内的全社会人的敬重,感染着每一个从事经济学教育的工作者。2007年,怀着对林少宫教授的敬意,致力于促进、提高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水平的人民大学梁晶工作室,策划了一项活动,邀请林少宫教授的数名得意门生讲述自己从学林教授的经历和感受,以期通过他们发自肺腑的文字以加深年轻一代对老一辈经济学家的敬仰和草重,希望中国经济学界能够有更多像林少宫教授一样的先生、伯乐和人梯,早日让中国的经济学教育跻身世界前列。

  本刊怀着同样的敬意,策划、采写了本期介绍林少宫教授的“喻园名师”栏目系列文章。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林教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记者特从林教授的弟子们回忆恩师的文章中摘选部分文字,加以整理,形成本文。

  谭国富:林老师贡献很大

  作为一名经济学教育家,林老将现代经济学教育和我们的现实情况,特别是将经济学和数学教育很好地结合,在较短时间内,给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使我们具备了进一步深造和直达学术前沿的能力。即便在目前的教育条件下,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其贡献和意义也是相当大的。这对当前经济学教育事业,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

  早年,林老积极从事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很多著作都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现,影响了当时许多年轻人。近年来,林老师年事已高,但依然为经济学教育耕作不辍。我也注意到常有老师的译著等科研成果问世。这些工作背后,都凝聚了林老师对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盼。这也不断鼓励我潜心学术研究,并为国内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更多成果来回报老师的培养。

  谭国富:著名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拍卖机制设计理论与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等方面,曾在Econometrica,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近30篇论文。1982年成为林少宫教授的第二届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至199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先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博导。

  田国强:至今保留林老评语

  在林老师的悉心指引和传授下,我成为他第一个毕业的研究生,并由此开始踏上了研究现代经济学之路。我的硕士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方面的,内容是经济计量模型的识别问题。此前,老师从国外带回来由国际顶尖杂志计量经济学杂志(Econometrica)主编、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费歇尔(Franklin Fisher)教授写的专著“Identification Problem in Econometrics”,我读后深受启发,才写出了那篇论文。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硕士论文写作及日后做研究都具有很大影响,老师对我的硕士论文无论是从开题,内容,文字都给予了非常详细地指导。在他的指导下,我的硕士论文发展和推广了计量经济学文献中关于联立方程组识别问题的已有结果。我不能忘记老师的鼓舞和鞭策,至今还保留着他为我写得满满一大页的评语。

  这篇论文当时曾寄给费歇尔教授,获得了他的好评,并给予了长达三页的评论,这使我对做研究的信心大增。此外,我还利用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发表了三篇英文和一篇中文论文。我能在硕士毕业后成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博士生,与这篇硕士论文有关,与林老师、张培刚教授、李楚霖教授的联合推荐也是分不开的。

  田国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在经济理论、数理经济、转型经济等领域研究卓有成绩。在对1990-2000年全球著名1000名经济学家的出版物与被引用次数进行中分别列第282位与第504,在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分别为第4位与第6位。1977年考入华中工学院物理师资班,随后转到数学师资班;1980年成为林少宫教授的首届经济数学研究生。1987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现为德州A&M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博导等。

  艾春荣:林老师是我事业的奠基人

  八十年代初期,华中工学院是全国少数几个引进现代经济学教育的单位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单位之一。在林老师和田国强师兄的积极推动下,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克拉克奖章获得者费歇尔(Franklin M. Fisher)教授应邀来华工讲授微观经济学。我被指派给费歇尔教授作口头翻译。到现在都不明白,我这个连收音机都买不起的穷学生,英语能力并不比其它同学好,是如何被选中的。既然被选中,只好硬着头皮干。后来发现许多时候,我根本听不懂费歇尔教授所讲的内容,于是装模作样地胡诌一番,心想坐在下面的老师和学生可能也没听懂,应该能蒙混过关。事实上在座的有一位是什么都听懂了,自然也听出我翻译错了,他就是林少宫老师。但林老师既没有批评我,也没有向其他任何人指出我的错误,更没有撤换我。相反,他给予我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种支持和鼓励,对于一个初出道的青年学子,是何等的重要啊!苗在成长初期是最需要呵护的,也是最容易夭折的。设想,如果当初林老师对我进行善意地批评和指正,我的信心极有可能受到打击,从而一撅不振,恐怕就无法成就现在的我了。知识渊博的林老师,深谙育人的道理,在这关键的时候,像保护幼苗那样呵护我,给我成长的空间,并让我借此机会结识了费歇尔教授,为我后来进入世界顶尖经济学系攻读经济学博士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林老师的信任和帮助,就不能建立我个人的自信,就没有结识费歇尔教授的可能,也就没有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可能,更没有我今天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林老师是我今天事业的奠基人。

  艾春荣:国际一流经济学家,在微观计量经济学特别是半参数计量经济方法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1994~1998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500强中居第279位,在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第7位。1978年进入华中工学院数学师资班学习,1982年攻读经济数学专业,师从林少宫教授和李楚霖教授。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石溪纽约州立大学。现任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统计系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长江学者、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职教授、博导。

  徐滇庆:林老师支持经济改革政策研究

  林老师不仅非常关注纯理论的学术研究,并且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经济改革政策研究。

  2000年,我在北京参与了长城金融研究所关于开放民营银行的研究。林老师立刻对这项研究给予很高的评价和积极支持。他指出,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改革成本沉淀在银行体系中,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潜伏在银行中的不良贷款就可能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麻烦。要趁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赶紧改革银行体制。创建民营银行就是在摸索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在金融制度上创新。这件事情早晚要做,晚做不如早做。林老师亲自出马和武汉地区的一些企业家联络,推动民营银行试点。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民营银行试点没有在武汉出现,但是,林老师依然时时关心其他地区民营银行试点的进压情况。

  徐滇庆:著名经济学家,被称为“民营银行之父”。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等,已在国内外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各类文章几十篇。1981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1984年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论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学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博导。

  宋敏:林老师对我的两个影响

  林老师不光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对我二十多年的学术生涯有着深刻与持续的影响。

  老师对我的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老师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五十年代初老师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毅然返回新中国。从归国至今,老师己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半个世纪,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学术人生”境界。但熟悉老师的人都知道,老师生活朴素、为人低调、从不争名争利。同时老师对同事和学生又极为关心。记得我当年申请去美留学时,老师热情为我推荐,并在推荐信中字斟句酌,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得知我荣获美国俄亥俄川立大学全额奖学金时,老师欣喜万分。考虑到我只身去美,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老师主动提供他在美亲人的联系信息,拟在必要的时侯给予我帮助。

  老师对我的第二个影响是他提携青年学子的伯乐精神。老师从教逾五十年,弟子众多,学术影响巨大。老师的许多学生,如国强、滇庆、国富、春荣、文梅等,现在都活跃在国际经济学界。在谈到他的学生的成就时,老师总是以学生的成就为荣。老师对他的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爱护有加,让学生们感到了无比的温暖。老师的长者风范,让学生们感受了一种大家庭式的团结与友爱。学生们都极为珍惜这种师生与同门情谊。受老师影响,我本人也对研究生教育极为关注。在美国、香港、与内地,我都有自己的博士生,其中大部分服务于学术界。知识的传播、学术的影响,也许就是通过这一代代萃萃学子的传承与创新而发扬光大的。

  宋敏:著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在该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入选2002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500强。1982年考入华中工学院应一用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林少宫教授。1991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系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职教授、博导。

  李东:林老师帮人不留痕迹

  林老师衣着朴素而简洁,经常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衣服,而且不得不提的一大特点就是林老师经常穿皮鞋而不穿袜子。我的一个研究生同学曾经开玩笑说:“林老师这样穿大家觉得有风度,如果我这样穿大家就该笑话我了。”那时的林老师更像一个沉浸在自己的科学世界里的学者。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我主要是跟李楚霖教授作数理经济方面的研究。不过当时我们系很小,研究生也不多,所以我与林老师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1994年,我硕士毕业的时候,林老师推荐我去香港非公派进修。但是那时去香港的手续极其繁琐,而且当时在华工也没有非公派去香港的先例,所以阻力特别大。林老师亲自给校领导写信,并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我才能以公派自费的名义成行。后来听说学校的好多年轻人也是循此先例赴香港进修。如果不是林老师出面斡旋,我肯定是去不了香港进修的。但是林老师所作的这些工作,我却是从别人的那里知道的,而林老师只是在学校已经初步同意之后才通知我说学校可能会同意,只字未提他所做的工作。

  林老师不仅乐于帮助学生,而且帮人不留痕迹。当时因为要去香港进修,所以要向学校缴纳一笔留校的违约金,我一时经济有些紧张。林老师知道我的情况之后,正好有人请林老师推荐一个人把一篇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并付稿酬,林老师推荐了我。我先把稿子大致翻译了一遍之后,林老师花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作了极其细致的修改和编辑,但是林老师却让我收下了所有的酬金。坦率地说,我当时应得的公平报酬不应该比一个打字员多多少。

  很多年之后,我经历了更多的事情,当我回想起林老师的这些事情的时候,更强烈地意识到林老师这种单向的帮助,不仅不求回报,而且力求不留痕迹,不让对方难堪或有心理负担,是一种何等崇高的道德情操。林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更像父母,而不仅仅是老师。

  李东:著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计量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以及金融经济学,已在国外该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1991年华中工学院数学系毕业,继续攻读数量经济学研究生,师从林少宫教授。2000年获得美国德州A&M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副教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