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马洪:改革开放新时期政策研究咨询工作的开拓者

  马洪同志作为老一辈的经济学工作者,是一代经济学家的一面旗帜,中国经济学界的一面旗帜。马老并没有受过系统的科班教育,从十几岁开始自学,参加革命到延安后系统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建国以后,不管是在事业的辉煌时期,还是人生的曲折时期,他的学习都没有间断过。改革开放初期,他曾几次率团出国访问,以当时难得的开放心态,了解、介绍国外的情况和经济学知识,主持编写了几本当时影响很大的书。晚年他身体不好,说话不方便,与他见面,会感到他的思维仍然很活跃,总是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关注新的信息和知识,关注正在争论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说,马老是终生学习的典范。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马老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讲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特定历史背景下,马老利用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影响力,以特有的智慧和毅力,很实际地一步步推进认识和理论的进步,并把这种进步体现在经济政策的调整上。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争论很大,有一股使改革倒退的力量。当时马老组织经济学界的一批同志,主要是发展中心和社科院的专家,围绕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撰写一篇有分量的文章,目的是把后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观点“打出去”。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争论很多,有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虽然几经反复,但马老始终坚持“市场为基础”的改革导向。

  马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政策研究咨询工作的开拓者。他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创办者,并长时间担任主要负责人,组织中心研究人员,参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研究。当时的不少研究成果,对中央决策起了作用,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影响。马老在社科院工作时,也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决策研究服务。他当时提出一个相当有影响的看法,认为一篇理论联系实际、对决策起作用的论文,比空洞说教的大部头著作要更有价值。

  马老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他曾随张闻天同志在陕北杨家沟进行一年多的农村土地改革调查。前些年还有国外学者寻找当时的调查成果,认为对了解当时中国农村和社会情况,是不可多的的第一手资料。文革开始以前,马老和当时国家计委的同志一起到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很具体,包括这个工厂基本的状况,比如说早上几点上班,上班以后工人们干什么,工作间隙的时候他们干什么,对整个工作流程,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做了细致的描述。如果要了解那个年代中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状况,这个调查应该说是经典案例。在发展中心的工作中,马老经常要求大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情况吃透,使判断建立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我曾有机会多次随马老在外出差,一有时间,他总是尽可能到工厂、农村实地考察,与第一线的同志交谈,情况、数据问得很细,同时提出一些相当有深度的、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发展中心的研究人员比较注重实际,与马老的好作风是分不开的。

  马老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领导者,他为人宽厚、豁达,对自己要求很严,鼓励、支持年轻研究人员的成长,身教胜于言教。发展中心的年轻同志大都有这样经历,头天晚上说好,第二天早上年轻人先起床,叫醒其他同志,但事实上,经常是马老最早起来,去叫其他同志。

  马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和品格,是一笔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宝贵财富。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