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为什么每个人都这么忙?

寻找逝去的时间

为什么每个人都这么忙?

时间贫瘠一方面是我们的认知问题,另一方面是时间分配问题

\

那些预言听起来如同诺言一般:1930年,约翰.梅纳德.凯因斯认为,未来的工作时间会变短,假期会变长。“我们的子孙们”每天只需“工作三小时”左右-如果他们这么选择的话。在他那个年代,经济和科技发展已经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了,所以没理由相信这种趋势不会继续。新功能汽车,各种省时工具和其他电器设备让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快捷灵活。社会心理学家甚至开始烦恼:人们的空闲时间那么多,要做什么呢?

 

可惜这个烦恼没有成为世界的紧迫问题之一。无论在哪,人人都显得很忙碌。一家顾问公司的分析师麦肯锡称,在企业界,“时间常年不够用”这个问题苦恼着世界各地的企业家,近年来这个问题变得愈发棘手。对在职父母来说,这种感觉特别强烈。许多人抱怨这些省时小发明反而吞噬了他们更多的时间,堵车时,查收语音留言或收发邮件-有时候同时做这些。

 

滴答,滴答

 

为什么人们那么匆忙?部分原因是认知问题。平均来说,发达国家人们拥有的闲暇时间比从前多。在欧洲尤为突出,即便在美国,自1965年正式开始对时间使用情况进行全国范围的调查以来,人们的闲暇时间也略多了。美国人比40年前平均每周少工作12小时-这个数值的下降包括所有与工作有关的事项,比如通勤时间和茶休时间减少了。这期间,女性的工资上涨了,她们进行无偿工作-例如煮饭和打扫-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部分原因是有了洗碗机,洗衣机,微波炉和其他便捷工具的帮忙,另一部分原因是男士们比从前更顾家了。

 

所以问题并不是人们的时间不够,而是人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8世纪开始,钟表第一次被用来统一工作时间,自此以后,人们将时间与金钱联系在了一起。一旦时间被金钱量化了,人们就担忧起如何更有效的使用,节省和利用时间。当经济增长,收入增加后,每个人的时间变得更为宝贵。事物一旦越宝贵,似乎就越稀缺了。

 

伊利诺斯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哈利.特里安迪斯指出,强调集体之上成就的个人主义文化灌溉了这种-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这种观念让人们想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富裕的大城市,由于工资较高,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使人们对时间的重视程度更胜一筹。纽约客们比内罗毕的人们更节约时间,更匆忙。伦敦行人的速度比利马人更快。富裕国家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贫困国家更快。节奏快的地方让人们感到匆忙。正如1890年威廉.詹姆斯在他的名著“心理学原则”中写到的,“我们的时间观念似乎与想法背道而驰。”

 

当人们视时间为金钱的时候,常常用尽时间来取得金钱的最大化。时薪制的员工不愿无偿贡献自己的时间,不工作的时候更感坐立不安。多伦多大学的斯坦福德.德沃和朱利安.豪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要求两组人听同一段音乐-歌剧“拉克美”中的“花之二重唱”,时长86秒。在听歌前,一个小组被要求估计他们的时薪。参加这个评估的实验对象在歌曲播放过程中,情绪并不高涨也比较没有耐心。德沃解释道:“他们想尽快结束实验好做点有效益的事。”

 

盖瑞 S.贝克尔在美国战后的繁荣年间就注意到了时间,金钱和焦虑的关系。尽管经济和工资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美国人被许诺的“闲暇”时间却没有了。他在1965年指出“相比一个世纪以前,如今人们更为谨慎的利用时间了。”他发现人们的薪水增加后,会倾向于将更多时间花在工作上,因为多工作能让他们多赚钱,因此工作时间价值的不断增加也增加了工作压力。闲暇时间变得让人焦虑,因为人们觉得他们需要更明智的利用时间,要么干脆就不休息了。

 

焦虑的有闲一族

 

\

 

越忙越有钱,越有钱就越忙

 

鉴于20世纪60年代有各种诸如搅拌机和修草机的省事新发明,当时看来,经济繁荣让人们感到时间不够有点奇怪。但优越感和压力明显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富裕的一个难题:尽管人们可以赚更多钱买更多东西,但他们却没有更多时间花赚来的钱。这使有限而不会再现的时间更为宝贵。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丹尼尔.哈默梅什将此现象称为“雅皮士的抱怨”。首尔西江大学的李重敏做的一项全球时间压力数据分析显示,那些抱怨时间不够的大多来自富裕家庭。

 

即便用于工作的时间或花在家里的时间保持不变后,高收入人群对他们的时间还是感到很焦虑。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在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赚钱多的美国人越觉得他们的时间不够用,”很少有人抽空去感同身受。

 

早在1970年,瑞典经济学家斯特凡.林德就发现,越忙越有钱,越有钱就越忙。和贝克尔一样,他看到人们工作时间的增加会迫使他们最大化的利用闲暇时间。最直接的方式是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消费。纵容自己“快速消费”,他写到,一个小伙子“可能喝着巴西咖啡,抽着丹麦雪茄,咪着法国白干,读着纽约时报,听着勃兰登堡协奏曲,逗乐着他的瑞典妻子-同时做着这些事情,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他总结道,闲暇时间不再让人放松,特别是对那些最该享受的人来说。林德将这种经济增长的意外产物称为“焦虑的有闲一族”。

 

各种便捷产品的出现反而让时间变得紧巴巴的,人们还要在众多产品中选择买哪一个,看什么节目,吃什么东西,这反而提高了空闲时间的机会成本(也即,选择一件东西就损失了选择另一件东西的可能性),也让压力增加了。仅仅一个互联网就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选择,搅乱着我们的头脑。当时间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时,渴望更多的时间也是自然的。时间还是相对的,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就如爱因斯坦说的:“跟一个美女坐在公园椅子上时,一小时好像一分钟,但坐在热火炉上,一分钟就好像一小时那么漫长。”

 

意愿被瞬间满足也会让人更无耐心,让人觉得还可以做很多别的事情。谷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家网站的网速比同类别网站慢于250毫秒以上,人们就不会经常访问这个网站了。如果一个游戏要5秒以上的时间加载,有1/5的 用户就会退出游戏。当体验能以毫秒计算,判断每一秒的效用就更为焦急了。

 

像电子邮件和智能手机这种新技术使人们更加没有耐性,并且焦虑。电子邮件一条不成为的规则是需要在24小时内回复,通常人们的理解是越快越好。人们需要不时切换任务或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来处理这种持续而频繁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使工作似乎永远也做不完。加拿大温哥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伊丽莎白.邓恩说,“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让我们感到时间紧迫;但能专心做一样事情让人感觉更好,无论做的是什么。”

 

然而时间的短缺并不仅仅是由于认知问题,时间分配也是个问题。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以及谁来享受闲暇时间。过去20年与以往的趋势不同,工作时间最长并且家庭责任最重的恰巧是那些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所谓的有闲一族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

 

攀上高峰

 

1962年,政治学家塞巴斯蒂安.德.葛拉齐亚,对全美范围内无处不停歇的工业和消费感到失望,充满惆怅的说道:“如果美国的高层们如此有权有势,他们的确如此,那为什么他们不多获取一点其他人似乎非常珍惜的自由时间呢?”现在的高层甚至都不午休了,德.葛拉齐亚没有见证这一幕实则幸哉。

 

30年前,低收入的蓝领工人们长时间工作的可能比其他领域的人要大。工薪一族们的福利之一是相对可控且意料之中的工作周,长长的午休,偶尔来一场高尔夫。晚上可能在点着火炉的房间里,舒服的蜷着看电视。

 

但如今职场人的工作时长比起教育程度比他们低的同伴们要多上一倍。几乎没人有时间打上一场九洞迷你高尔夫,更别说18洞高尔夫了。(全世界的高尔夫球场都在努力改造球场,以期让高尔夫运动变得又快又酷—查看文章)现在的午餐时间倾向于时效性,在自己的座位上扒拉两口,眼睛还盯着邮箱的收件箱。这些职员总要离开办公室的,但经常查看智能手机,或者手机时常有消息也提醒着他们,工作永远做不完。

 

一项哈佛商业学校的调查显示,1000名职场人中有94%的人每周至少工作50小时,工作时间65小时以上的几乎占了半数。另一项研究表明,拥有本科学历的美国男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的比例从1979年的24%增加到了2006年的28%。根据另一项最近的研究,智能手机使用者中,有60%的人每天工作时间为13.5小时甚至更长。欧洲劳动法对员工加班有所限制,而英国10个经理中有4个都得了曾经一度流行的“美国病毒”,他们每周工作的时间超过60小时。如此投入工作不再让人觉得可耻。

 

长时间的工作让休闲时间变少了。但其实总体上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加了,仔细观察一下可以发现这些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自那以后,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这个不断增加的“休闲差距”,有大把闲暇时间的反而是那些受教育程度不太高的人。

 

普林斯顿大学的马克.阿吉亚尔和芝加哥大学的艾瑞克.赫斯特以美国为例,在1985到2005期间,没上过高中的男人每周的闲暇时间有将近8小时。而同一时期,那些手握大学文凭的男人的闲暇时间减少了6小时,也就是说他们的空闲时间比1965年的时候还要少。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教育程度良好的美国女人身上,她们的空闲时间不仅比1965年要少,比那些高中都没毕业的女士每周要少了近11小时。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富人时间少而穷人时间多的巨大差距呢?部分原因归结于劳动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没有大学文凭的人的工作机会减少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和其他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也不多了。剩下的工作多集中在服务业。通常这些工作不那么让人愉悦,薪水也不高。因此按照通常的标准衡量,教育程度不高的员工,他们工作时间的价值就不那么高了,所以“空闲”时间的增加也没什么好羡慕的了。

 

然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员工,他们空闲时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变化的劳动市场的产物。受教育程度不太高的男人花在找工作上的时间变少了,他们打零工糊口,比教育程度良好,但还没找到工作的男人受的培训多一些。他们花在做家务和陪孩子的时间要少一些。

 

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教育程度良好,薪水又高的人,他们的空闲时间比20世纪60年代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原因之一是有本科文凭的员工更能享受工作,并且职业认同感也比较强,因此他们会自愿工作的久一点。尤其是高层,高强度的工作也是一种地位的体现,因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回报已经超越了经济上的回报。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所有员工对工作都有一种不安全感。经济增长缓慢,许多行业都受到严重的冲击,包括媒体业,建筑业,广告业,连同巨大的收入差距,让那些有趣又高薪水工作的竞争愈发激烈。同时,许多发达国家的住房和私立教育的费用也上升了。人们的寿命变长了,因此更需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养老金。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高昂的生活费和存钱的需要,即便是职场精英们也比从前更为紧张他们的前途。这个因素让人们时时在办公室工作,尤其在美国,对受雇员工的工作时间鲜少有法律限制。

 

多呆在办公室也有回报。因为知识工人没什么产量指标,员工花在自己办公桌的时间通常被视为生产力和忠诚度的体现。因此那些个早上第一个到岗,晚上最晚走的员工现在倒是一直被加薪和升职,或者逃过裁员一劫。康奈尔大学的金.威登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这种“长时间的附加值”让那些加班员工比其他全职同行们每小时多赚6%。(这种情况也使男性女性的工资差距变大,因为在职妈妈很少能在办公室呆那么久)

 

最终,越来越多高职位的人将自己的空闲时间用来工作,因为工作的收益和不工作的代价比从前要高的多。空闲时间的不平等和其他一些不平等的指标相一致,如工资和消费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长平稳。大多数员工,特别是教育程度不高的员工,他们的工资要么停滞不动,要么增长缓慢,而高职位员工,特别是那些高层们的工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也使得空闲时间及其昂贵。

 

在19世纪,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维布伦那个年代,悠闲曾经是富裕家庭的尊贵标志。现在忙碌,甚至是时间稀缺的紧迫感,应当是当今的标志了。感到时间紧迫已经成为富裕的象征,社会地位的体现,也是人人声称的。牛津大学时间利用研究中心的主任乔纳森.乔谢利指出,这种变化是经济结构的自然体现,有能力的人最为忙碌。

 

美国人一直很忙碌

 

尽管世界各地的职场人都在抱怨时间不够,但其中还是美国人的抱怨声最大。这也情有可原:在工业界美国人的工作时间最长。雇主无需给雇员提供合适的假期,即便他们提供了,也很少有人休假。根据格拉斯道尔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美国工人平均的休假天数是总休假天数的一半,有15%的工人根本就不休假。没有哪个地方像美国一样工作时间的价值那么高而休闲时间的价值那么低。也难怪,这个国家发明了外带咖啡。

 

有些人谴责这种清教徒式的美国文化。美国人总是“匆匆忙忙的”,亚丽克西斯.德.托克维尔早在150多年前就发现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工人的工作时间和欧洲人的平均工作时间一样,比法国人略少。但70年代的经济大冲击改变了这个情形。欧洲工会成功推翻了固定工资,将工作周的时间减少并给工人更多的工作保障。劳工友好型政府上限了工作时间并规定了法定假期。欧洲工人实际上是用金钱换得了更多的时间-减少薪水获得更多的假期。这种做法提高了休闲时间的利用率,因为如果人人都休假,那么假期就会更有趣并且成本更低。尽管欧洲人的上班时间比以前长了,但八月还是很难在办公室看到上班的人。

 

美国工会的实权一向不是很大,因此同样的经济冲击导致工作岗位变少,竞争变激烈。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采取了减少税收和社会福利的项目,增加了贫富不均,遏制了整体工作时间的减少。养老金,医保和高等教育等基础花费的增加,在欧洲大部分由政府资助或补贴,因此欧洲人用金钱换取更多的时间也情有可原。然而美国人的假期局限颇多,要么靠雇主勉强施舍(如果他们肯的话),与其他同事协调休假时间也比较困难,因此价值就比较低。美国宣传组织“找回你的时间”执行官约翰.德.格拉芙如是说道。

 

在美国,工作带来的回报也相对较高,至少对那些有大学文凭的人来说是这样的。这是因为税收和转移支付并不能减小贫富差距,而在其他如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富裕国家,这些方法还是有效的。努力取得职场地位激励着人们长时间的辛苦工作。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称:”在美国不取得事业的高峰十分严重,下等阶层的日子相当不好过,在一个讲究成功的社会,时间这么紧巴巴也是可想而知的。“

 

上涨的工资,花费,工作的安全系数降低,高要求高回报的工作,这一切都占据着人们的空闲时间——至少对少数人来说,工作时间实际上很有价值。但毫无疑问抱怨声最大的是双职工家庭,而不是高学历人群。使用时间数据揭示了为什么这些人的时间永远不够用:平均来说,他们不仅工作时间最久,而且花在陪孩子上的时间也最多。

 

根据芝加哥大学的乔纳森.葛延和艾瑞克.赫斯特,以及马里兰大学的玛丽莎.科尔尼的调查,以有大学文凭的美国妈妈为例,她们每周花在照顾孩子上的时间比那些学历没达到高中的妈妈们要多大约4.5小时。即便这些高学历妈妈们外出工作了,这种差距依然存在。至于爸爸们,那些有大学文凭并且在职的爸爸们陪孩子的时间远远多于从前,比学历不高的爸爸们要多了105%。这些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特别是在那些相对富裕的国家。

 

如果这些父母们的空闲时间已经这么少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来宠爱自己的孩子呢,带他们去各种培训班,培养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踢足球?为什么这些成功人士不雇人来帮他们照顾孩子呢?有几个原因解释这个现象。其一是,他们认为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做任何其他事情都要有意义,这其中也包括上班;如果当代的职场人认为工作时间比从前重要,那么想必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其二是,父母们,特别是高学历的父母们,通常生孩子都比较晚,因此他们在情感上和经济上都更愿意为孩子投资。当养育孩子花费不菲时,父母们感到回报更多,即便这个只是他们的确认偏见。

 

一个母亲的工作

 

\

 

尽管女人们做的家事比从前少了,但她们做的事情却是那些永无止境的事情

 

女性就业率的上升恰逢(或者说是突如其来的)如何成为好父母,特别是好妈妈,这个标准的急剧增加。伦敦经济学院的社会学教授朱迪.瓦克曼称,在外工作产生的愧疚感和矛盾心理,以及一些社会压力,促使女性们想要尽可能实现理想化的好妈妈角色。她刚发布了一本新书,书名为“时间紧迫: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快节奏生活“。

 

努力去“拥有一切“或许是现代社会所尊享的挑战。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双职工家庭,妈妈们在养育孩子方面所花的时间比重依然很大——特别是那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似乎永远不会完结。顾家的爸爸们大多只要做一些轻松的事情,如带孩子玩游戏,做运动,而妈妈们则要负责喂饭,清洁和操心孩子。尽管女人们做的家事比从前少了,但她们做的事情却是那些永无止境的事情,如打扫,煮饭和洗衣服。高学历的男士们为家庭付出的时间比从前多,也比学历不高的男士多,但比起女人们付出的时间仍然少了一半。并且男人们做的家事比较分散,做好就完事了,如修建草坪或在家里修修补补。以上这些情况解释了为什么时间对于妈妈们,特别是在职妈妈们显得如此稀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时间使用专家杰弗里.戈德比说:”孩子还小的在职妈妈是社会上时间最稀缺的一类人。”

 

如今父母们对于孩子如何学习和成长更有远见了,因此他们在准备孩子进入成年期时,有更多的工具(和担忧)。这也更加揭示了为什么生活优越的父母会花那么多时间养育孩子:为孩子做好成功的准备是将社会地位传给下一代的最好方式。如今人们的寿命延长了,因此父母死前留给下一代一大笔财产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最好的方式是确保为孩子提供让他们取得成功的教育和技能,特别是如今人力资本对取得成功越发重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有权有势的父母们那么费心的为孩子择校,并载着孩子到处参加让简历出彩的课外活动。马里兰大学研究现代家庭的社会学教授菲利普.科恩观察到“如今父母们都怕比邻居做的少,感觉好像一场装备竞赛。”

 

刻不容缓

 

如今,闲暇时间是一个神话。有些人因为太多而遭了报应,有些人觉得享受它实在太高昂。很多人在有空的一刻也盯着屏幕,尽管做其他事情会让人们更开心(看望朋友,在教堂做义工)。不少人假想他们会在退休的时候兑回他们的闲暇时间,无论那是何时。与此同时,忙碌是有回报的,不然人们为什么都要深陷其中呢?

 

所以时间啊,归根结底是一个奇怪而抓不住的东西,极易被用作他用,只有在流逝时才看得见,通常也只有在逝去后才更觉珍贵。从没人抱怨时间太多,大多数人忧虑为什么时间流逝的这么快,它到哪里去了。残酷的是,人长越大时间过的越快,随着年复一年,岁月变得不那么重要,相应的也不那么生动。经历的事不再新奇,更多的是习惯。一年年重叠在一起然后很快逝去,那些最鲜活的记忆则停留在刚开始。诚然,若是越想抓住某样东西,这样东西流逝的就越快。

 

塞内卡惊诧于人们在活着时多么不珍惜他们的生活,他在世纪元年写道——每个人都显得很忙碌,特别忙碌,担忧是世人都有的,但他们的欲望和挥霍时间却是不朽的。他注意到就连有钱人也过着忙碌的生活,悲叹着他们的财富,期待着将来他们能休息的时候。他在“生命短暂”中写道:“人们对自己的财产总是小心节省;但一旦可以挥霍时间他们就极力浪费,而时间恰恰是需要节约使用的东西。”这恐怕是最早的时间管理自助书了。时间或许无常易逝,但绝大多数人都有足够的时间用来深呼吸,深思考,深深的闻一闻玫瑰花香。“如果你知道如何利用时间,那生命可以很绵长,”他劝诫道。

 

大约2000年后,德.葛拉齐亚给出了相同的劝诫。滥用休闲时间,用力存钱,拼命工作,无谓的购买,这样的现代生活让他痛苦。他看到无论在哪里,所有人都在奔跑,奔跑,奔跑,但跑去哪呢?为了什么呢?人们用时间换取各种东西,但这种交换值得吗?1962年,他在著作“论时间,工作和休闲”中给出了一个处方:

 

“倚靠在一颗树下,手枕着头,想一下所有带你走到此地的过去,微笑着回忆所有的开始以及所有伟业的完结,一切显得凌乱。”

 

(译者:keyjing)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