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转基因安全,有些威胁并非想象

中国两张转基因水稻和一张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已经到期,是否会续期,未来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何去何从?事实上,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未间断过。近日就舆论关注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利益陷阱”等问题,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认为,很多转基因威胁是“想象出来的”,难寻科学证据。

这里,“想象出来的”的是“很多”而非“全部”,这在逻辑上是自洽的。顺理成章的,有些转基因威胁“不是想象出来的”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不过,重要的是,支持这一逻辑判断的是事实或客观存在。

评定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有一个国际上认可的实质等同原则。即,如果一种新的食品或食品成分与已有食品或食品成分基本相同,那么其安全性就可以用相同方式对待。但是,对于转基因大豆,现在有研究提出,实质等同原则并未得到执行,而且这一安全漏洞在中国比较明显。

2014年6月15日,发表在《食品化学》中的一篇文章指出,草甘膦在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中的残留量不一样。因此,按照实质等同原则来评估,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存在缺陷。

目前,国外已经有不少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中草甘膦残留量较大可能会对人、动物和生态造成威胁,不过,相关研究公布的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的草甘膦含量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草甘膦残留量安全范围内,似乎威胁不大。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潜在威胁会更大,因为中国对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并不检测草甘膦残留量。

农业部的统计表明,2013年中国进口大豆6338万吨,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93%,阿根廷是100%,巴西是92%。这也意味着中国进品的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制造大豆油,因此,中国的家庭和餐馆普遍使用了转基因大豆油。

由于没有检测,这就为草甘膦残留超标留下绿色通道,即便中国进口的美国转基因大豆草甘膦残留安全,但是进口的其他国家的大豆草甘膦残留是否超过安全标准不得而知。

如果要按照实质等同的原则,就应当对转基因产品的草甘膦残留量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标准,并且依法检测,才能确保转基因大豆和其他转基因产品对公众是安全的。所以,转基因产品的有些威胁并非是想象,而是实际存在。只有先把这些威胁和安全隐患排除,中国公众才会慢慢接受转基因产品。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