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洪永淼:华人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是这样炼成的

中国留学生的四十年"大型专题报道,记录40年留学潮中40位中国留学生的命运与故事、奋斗与荣光。

记者:熊芳雨;美国侨报、东方网等

洪永淼座右铭

厦门大学经济楼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让厦大人引以为傲的照片,那是2016年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成立时拍下的瞬间,国际知名华人经济学家洪永淼站在经济学泰斗邹至庄本人身旁,笑得异常灿烂。当时不少人大惑不解,与厦大“非亲非故”的邹至庄,为何决定向厦大捐赠1000万美元,并且在厦大设立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这一义举体现了邹至庄的家国情怀,也与洪永淼密切相关。

洪永淼与邹至庄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洪永淼还在厦大求学之时。

1985年到1996年,为了系统地将现代经济学理论引进中国,在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的推动下,美中经济学教育交流和合作委员会与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合作,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中美经济学研究生培训班”。由于这个培训班获得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所以通常也被称为“福特班”。“福特班”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青年经济学人,他们日后大部分都出国深造,部分学成后回国致力于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洪永淼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员。

洪永淼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与国际研究讲席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在1995-2005和2000-2005“世界计量经济学家排名”中,洪永淼名列前茅,均排在第7位。他曾借鉴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独创性地提出广义谱函数分析方法,应用于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分析。由于他在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贡献,以及在厦大乃至中国大力推动经济学的教育与研究,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洪永淼给学生上课

结缘经济学,改变人生轨迹

1985年,洪永淼还是厦大物理系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这里不能不提及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泰斗、时任厦大经济学院首任院长的葛家澍教授。他提倡“引理入经”,鼓励厦大的理科研究生报考经济学科。

“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学人才短缺,且以文科生居多。葛家澍院长的做法大胆、前卫,受惠于他的‘引理入经’,我这个物理系的研究生有机会由理从经,结缘经济学。”

从1985年开始,“福特班”每年开办一期,授课教师全是来自国外的知名教授,这是改革开放后西方经济学首次“登堂入室”。每期学员从全国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中选拔,人数50名左右,最初参与项目的有7所高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在葛家澍院长的鼓励下,作为“引理入经”的对象,洪永淼参加了“福特班”的选拔考试。由于在第二期学员中考了最高分,洪永淼被选定为班长,于是有更多的机会与国外知名教授们接触、交流。

1986年,洪永淼平生第一次离开家乡厦门,到“福特班”接受系统的经济学学科训练。这一年,也成为洪永淼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当我在严寒彻骨的冬天,看到北京的学生披着大衣依然站在食堂门口慷慨激昂地演讲,内心触动非常大。当我在外国学者指导下学习最前沿的经济学知识时,越发渴望能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洪永淼把他在“福特班”的求学经历形容为“打开窗口看世界”。

“福特班”一年的学习,开拓了洪永淼的眼界,活跃了思维,也坚定了他出国“看世界”的决心。“福特班”的学习结束后,洪永淼返回厦门大学,顺利完成了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学业。在相关授课的教授推荐下,他获得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全额奖学金。不过,当时国家政策对公派留学有一定的名额限制,对于自费留学的学生,即使获得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也需要有在境外或者国外的亲戚朋友做经济担保。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洪永淼鼓足勇气向‘福特班’的授课教师、美籍华人范良信教授求助。范良信教授二话不说,立即提供了一份经过公证的经济担保,使洪永淼得以顺利地在当年10月份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博士。

“葛家澍的‘引理入经’,邹至庄的‘福特班’,范良信的经济担保,这三位教授缺少任何一位,我都没办法出国深造。这三位‘贵人’改变了我的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洪永淼充满深情地回忆说。

1990年,他已在美国学习两年,接触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最强势的学科——计量经济学,他审时度势,确立了今后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目标路向,从此再也没有犹豫与动摇过。

洪永淼留学毕业照

身在异国他乡,心系改革开放

离开中国前,洪永淼购置了不少肥皂、牙膏、毛巾等日用品。用他的话说,“在美国超市,看到商品标的价格,脑子里会情不自禁地换算成人民币,然后就下不了手了。”198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口袋里只揣着80美元,从圣地亚哥机场到学校的路上,光打出租车一下子就花掉了40美元。求学期间,他为了节省开支,肉类只敢吃最便宜的鸡腿,因为鸡腿1磅不到1美元,导致后来他一看到鸡心里就发毛。“那时一个月只敢打一次电话回家,按美国电信公司的计费标准,头3分钟每分钟3美元,之后每分钟1美元,要知道,那时候1美元可以换12块人民币啊!”这段求学的“峥嵘岁月”,给洪永淼的内心烙下了很深的印记。

“当你的银行余额只剩下20美元,而这个月还有200美元房租要交的时候,身在异国他乡又举目无亲的情况下,那种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难以言表。”洪永淼这一切身感受,道出了当年不少留学生的境况。作为中国较早的一批留学生,在不发达的年代走出国门,生活清贫,吃苦耐劳,像苦行僧一样向知识进军,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回馈祖国,这是他们这代留学生的共同信念。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远在美国的洪永淼正在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每年花24美元订购《人民日报》海外版。“南巡讲话”一经发表,他马上就看到了消息,并且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成为中国改革进程的里程碑式事件。那时,身在海外的洪永淼心系祖国发展,他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中国在80年代所进行的国企改革,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渐进式的国企改革成功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的经济学学术期刊上,并且在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1997年以后,洪永淼每年都会回国讲学,每一年都看到喜人的新变化。“一是包括经济领域在内,整个社会都非常有活力,人们的思想也十分活跃;二是从经济层面能够感受到,国内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大部分年头的经济增长都在10%以上。”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洪永淼明显感受到中国人的自信、自尊在增强。

改革厦大经济学科,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1988年迄今,洪永淼在国外经历了较为完整的海外求学、任教过程,对美国高校,特别是经济学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制度与管理比较熟悉。2004年,时任厦大校长的朱崇实求贤若渴,亲赴北京,和洪永淼恳切地交谈了3个小时,从晚上10点一直谈到凌晨1点,希望洪永淼能回母校厦门大学,帮助改革、提振经济学科。因为对母校怀有很深的情结,洪永淼欣然接受了邀请,在阔别多年后终于回到了家乡。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005年,厦门大学成立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WISE),敦聘洪永淼任创院院长。这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研究院,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前提下,参照美国排名前20的顶尖名校进行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这时候的洪永淼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学教育已经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了,他感受最显著的是二者课程设置上的差异。“美国的经济学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视数量分析,这与当时国内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教育与研究范式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在学校支持下,洪永淼对厦大经济学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进国际化的师资力量,邀请国际上具有巨大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前来访学,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补好定量分析的短板。同时,为了让教学、科研、行政等各方面规范有序,他和经济学科的同事们一起制定和完善了100多项的管理条例或规章制度。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厦大经济学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以来,厦大经济学科在国际一流的经济学、金融学和统计学期刊发表了大量论文,经济学科教师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已经成为常态。至于国内最顶尖的期刊《经济研究》,2005年以来,厦大经济学科每年刊发的论文数量从0篇增加到2017年破纪录的15篇。经过10多年的建设,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在国际经济学界特别是计量经济学界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学术声誉,厦门大学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比较活跃的经济学国际学术中心。

洪永淼在厦大办公室

厦大经济学科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已经逐步实现与国际现代经济学教育接轨,一批批优秀的博士生脱颖而出,他们拥有良好的数理分析能力和过硬的英语水平,能够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同时,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置、使用国际通用语言、多样化的学生培养项目,这些高标准、高质量的举措,吸引着国际上优秀的学生到厦大经济学科深造。

洪永淼查阅资料

回到母校以后,洪永淼就一直致力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的融合,优势互补,形成1+1>2的叠加放大效应。2016年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在中国,学习过政治经济学的人,无人不知王亚南与《资本论》,在国际上,学过现代经济学的人,无人不知邹至庄与邹氏检验。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分别以这两位学术巨擘的名字命名,无疑体现了厦大经济学科继往开来、再领风骚的愿景。上世纪40年代,王亚南到厦大任教,他与郭大力一起,开创了“厦大学派”,厦大经济学科也因此成为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重镇。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凸显厦大经济学科砥砺奋进,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推进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雄心。“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还不能够把中国的经济故事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理解,这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目前,国际经济学界的主要话语权与影响力,仍然掌握在西方经济学家手里。我们应该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提升中国经济学家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经济学派。在厦大,我们‘三位一体’的架构各有侧重,经济学院主要专注于经济学科的本土化,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则致力于经济学科的国际化,而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的重要使命是要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

每年寒暑假,洪永淼都回到国内。众所周知,在国外,寒暑假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最佳时间,但为了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洪永淼不得不牺牲非常宝贵的做学术研究的时间。他并不后悔这一选择,在他看来,因为改革开放,他才有机会到国外深造,作为留学生,希望能在中国和外国的经济学教育及研究交流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的机遇和历史责任,”洪永淼如是说。

在厦大经济学院的楼梯拐角处,挂着一幅“中国梦”的书法作品,笔力古朴苍劲,这折射出洪永淼对中国的未来寄予厚望。他是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期待未来40年中国能在新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本文为“中国留学生的四十年”大型专题报道第十二期"洪永淼:华人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是这样炼成的",作者:熊芳雨;来源:美国侨报uschinapress)、东方网等。

该专题报道由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全媒体平台携手上海东方网,联合全球多家机构、留学组织和华文媒体,跨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出。记录40年留学潮中40位中国留学生的命运与故事、奋斗与荣光。以海外学人的心路,见证中国崛起;以中国留学生的视角,回望改革开放;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