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西财徐舒:如何走上家庭调查之路?

\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舒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舒最近正忙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工作。他说,要为实现“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中国问题研究的国际化”而努力。

2013年,徐舒的博士论文《中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演化——技术进步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被评为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徐舒读博期间的导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表示,“我为他自豪。”他是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06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批博士,目前已有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内外顶尖的学术期刊上,如Journal of Econometr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

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

徐舒将成绩归因于求学期间获得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我原来的专业是统计学,研一时选修甘犁老师开设的一门经济学课程,被密集而高质量的课堂互动模式深深吸引,便转而申请了硕博连读的经济学专业。”其间,全英文教学,作业、测试、论文演讲等密集的课程训练,以及两次年终淘汰考核的压力,让徐舒“像回到了高三时代”。

徐舒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数据收集与整理,然后寻找数据支撑并写作。读博期间,徐舒完成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市场竞争与中国民航机票定价》,被他称为“完整地走完了经济学研究所有步骤的入门训练”。

到了2010年12月,徐舒从西南财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他已经以独立作者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顶级期刊《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各发表一篇论文。发表在2010年第9期《经济研究》上的文章《技术进步、教育收益与收入不平等》,还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理论和实证相结合

在香港岭南大学交流学习期间,徐舒受到导师魏向东教授影响,开始关注中国家庭收入差距的问题。徐舒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经历过下岗、再就业的过程。这些经历让他对研究近年影响中国家庭收入的社会与政策因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找到中国家庭收入差距背后的经济作用机制。

徐舒介绍,目前国内应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约化式估计,这种研究方法在操作层面上相对简单,主要是基于经济理论进行因果关系的检验及变量间相互影响幅度的估计。这种方法对理论要求相对不高,在大多数研究中被使用。另外一种是结构估计,这种方法基于严格的经济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能够把理论机制通过数值方式呈现出来,整个估计过程不仅能发现“是什么”,还能发现“为什么”。凭借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徐舒选择了后一种。这使他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法的结合方面较好,也更具研究价值。

微观经济学总是让研究者去深入地思考一项具体政策,其背后往往会有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着政策的最终结果。徐舒认为,所有政策都会同时产生主效应和溢出效应,微观经济学就是要为民生现象和政策做出科学的注解。

反映当前政策对微观家庭的影响

2010年博士毕业后,徐舒加入甘犁教授创立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CHFS致力于通过科学的抽样,采用现代调查技术和调查管理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有关中国家庭金融微观层次的相关信息,如住房资产和金融财富、负债和信贷约束、收入、支出、社会保障和保险、代际支付转移、人口特征和就业、支付习惯等,并基于调查数据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力参考。

迄今为止,该调查已经在全国29个省,262个县,1048个社区,收集到约28000户家庭的有效信息。在保证全国代表性的前提下,还增加了数据的省级代表性,更全面详细地反映中国家庭金融的状况。项目中,徐舒主要负责抽样及数据质量,是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核心骨干。

在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中,徐舒主要负责抽样调查及数据质量分析的工作。徐舒介绍:“这是一项全国性的调查项目。我们关注中国家庭的收入分配、农村金融与信贷、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城镇住房等,通过全国性的入户调查,真实反映家庭资产、经济状况;同时通过对样本家庭动态数据的跟踪分析,试图把当前政策对微观家庭的影响呈现出来,使中国了解自己,也让世界认识中国。”

徐舒对未来的学术道路有明确的规划。“我会继续依托当下在做的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及时反映经济、社会的变迁,用我的知识把这些变迁对中国家庭的影响衡量出来,希望能扩展人们对中国现实的深入了解,并对中国当前的城镇化过程作些贡献。”

“其实,所有关注中国问题的经济学领域研究者,都希望做到两点——让经济学研究本土化,让中国问题研究国际化。”徐舒说。

(责任编辑童德文,邮箱:jpdong@efnchina.co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