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上财孙宁教授的学术之路

日前,2014年“上海市领军人才”评选结果揭晓,上海财经大学孙宁教授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地方队)培养计划名单。孙宁教授目前还兼任着经济学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副主编、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编委等学术职务。

\

孙宁教授在其所研究的市场机制设计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一篇合作论文今年4月在经济学国际顶尖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发表,此前已在经济学国际顶尖期刊Econometrica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在关于我国汽车牌照配置问题研究中,他带领两位博士研究生构建了分析汽车牌照配置问题的理论框架,设计出更加科学、公平的混合配置机制。以下是上海财经大学学生记者的专访:

 

推开房门,办公室里窗明几净,春日里和煦的阳光在窗台的几盆绿植间跳跃,整个房间显得生机勃勃了。访谈时,孙老师的话并不多,但沉思言说间透露出学者的儒雅专注,让人如沐春风,为之感染。

 

从数学转向经济学

 

孙老师的履历表上有这样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从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就去往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部边任教边读研。为什么只有本科学历的孙老师可以给研究生上课呢?

 

原来,当时国内的教育资源非常紧张,1984年本科毕业后孙老师就和其他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北京的各所高校。“我当时被分配到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系研究生部负责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因为所教课程不是基础数学课,本科生是没有资格给研究生上课,所以还必须要考研究生。而学校又有规定,不允许新进教师考外校研究生,所以唯一的深造机会就是考本校。”最终孙老师成为了当时同批入校老师中第一个研究生。

 

虽然考上了研究生,但当时国内的研究生教育远远无法满足孙老师对于知识的渴望,“那时读研究生感觉学到的东西不多,”求知若渴的孙老师一直希望能真正做点学问,直到后来学校有了出国留学项目,开启了他求学日本负笈苦读的学术之旅。

 

也正是这次赴日本筑波大学留学的因缘际会,让数学系毕业的孙老师从此踏入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当时尽管是在国内的经管系,但我对经济学并不了解。因此我去日本的学习方向一开始是选择运筹学。”但到日本后孙老师发现他们的前期招生已经结束,运筹学研究科也满员了,如果想当年入学,就只能转专业。“没办法,就只能学社会经济学了。”孙老师两手一摊笑说道。

 

一次重选专业的机缘巧合,从此彻底改变了今后的研究轨迹,回首往昔,孙老师感慨当初作出了正确的抉择,“我喜欢做理论研究,现在的研究领域是比较适合我的。”孙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一般均衡理论、不可分物品配置、以及多物品拍卖机制设计等,这些经济学问题的研究需要借助了大量的逻辑思维与数理分析工具。“我现在所做的这些研究,就是依靠我原有的数学功底。”显然,在经济学与数学之间孙老师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

 

什么是真正的研究

 

孙老师是经院里唯一一位日本海归,说到国外学习生活的最大收获,孙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研究。”他认为从论文要求就能看出中日教育的差别。国内向来重视本科的知识基础,却在博士生阶段懈怠了论文研究。而日本恰巧相反,往往在博士生论文上狠下功夫严把关。在日本刻苦钻研论文的经历给孙老师留下深深烙印,直至今日,在要求严格的孙老师眼里,国内教育界挂在嘴边的论文要有创新,不过是学术论文的最基本要求罢了.

 

当时的筑波大学社会工学研究科经济专业对课程博士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在国际排名前三十的杂志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面对严苛的条件,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但孙老师没有退却,最终在第九个年头取得了博士学位。他自豪地告诉我们“筑波大学社会工学研究科的经济专业1975年成立,在它20多年的历史上,我是第九个拿到经济学课程博士学位的学生。”

 

正所谓“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任何成功都非一蹴而就。孙老师为人温文尔雅,但对于学术研究却是踏踏实实,执着于自己的研究道路。试想有多少人耐得了异国苦读九载的寂寞?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宁静的心态,也难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孙老师真正做到了《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的最高境界“笃行之”,面对外界的繁华淡然处之,一股子韧劲搞科研,最终在市场机制设计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中,就互补物品拍卖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孙老师的这份笃定也就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了。

 

孙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很多是受三位导师的影响。初到日本,碰到的第一位指导教授就是在日本六七十年代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厚见博教授。“他是个很严格的老师,治学很严谨,研究水平很高,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孙老师回忆道,“我认为老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因此,现在孙老师对于他的学生,特别是博士生的要求很严格。

 

作为研究生导师,孙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指明一个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介绍好的书籍文献。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真正的研究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老师最重要的是引导。相较日本学生,上海财大的学生基础较好,但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们更应耐心沉淀,静心研究。这也是孙老师一直以来秉承的治学理念“宁可数量少,也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研究。”从孙教授的言谈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他对学术的执着,以及对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责任感。

 

上财情缘

 

其实,日本大学对教师的研究压力相较国内要轻松自由得多,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回国,并参与财大有高风险、高压力、高收入“三高”之称的“常任轨”制度时,孙老师坦言道“一直都有回国的打算,而且每次回国都能看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信这里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虽然回国研究压力很大,但相比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而言,孙老师在日本十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经验,压力自然小了不少。

 

而吸引孙老师最终选择上海财大的原因除了学校的盛情和重视外,更多的是经济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氛围。“做学问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要有讨论,在经济学专业就有很多这样的老师可以一起讨论。这也是为什么财大每年海外招聘能吸引如此多年轻学者的原因。”

 

在孙老师塞满各种经济书籍的橱柜里,静静躺着一块银色的奖牌,上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字眼吸引了我们。财大从2000年开始每年由全校本科生公开投票选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奖名额占当年在岗在编任课教师总数的8%。孙老师就是第六届获奖者之一,距他来到财大任教仅有两年时间。“这块奖牌是我在课堂上收到的,其实我给本科生上课的机会并不多,而这又是由本科生评选。我当时就开玩笑说‘我是名符其实的心目中的老师’”。

 

正是对荣誉的淡泊豁达,使得他将更多精力是倾注于传道授业解惑上,“我认为一个老师最关键的是能否传授给学生真正的知识,口才是否幽默、板书是否好看都是次要的。”

 

孙老师的办公室空间并不大,在书橱桌椅间还摆放着几盆怡人的绿色植物,原来他不仅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工作之余还是一位“田园园丁”。“我对养植物挺感兴趣,我在家除了养花外还在的阳台上种了很多蔬果,从种下种子看它发芽、长大、结果,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养植可以陶冶人的身心,也恰与孙老师平静、从容的性格相得益彰。

 

这位辛勤的“园丁”坦言自己从骨子里就喜欢当老师,也对财大学子寄予了美好憧憬。他觉得本科生一定要重视通识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各方面都能够积极主动,“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我认为这点比学习更重要”。而对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既然选择学术道路,就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做研究。”

 

如果要用最通俗简单的字来概括孙老师的性格,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少说话,多做事”,不仅在生活中,更是在学术上。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就让我们重新理解了这六个字对一位学者的分量,而这份温良笃实的谦谦之风也将伴随着孙老师继续前行在喧嚣之外的学术之路上。(文|李媛 图|金嘉捷)

 

【记者手记】

 

“笃定”一词起源于吴方言,表示一种放心有把握的状态或者心态,做人做事从容不迫。既有《论语·子张》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名言;又有《中庸》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警句。我们与孙老师进行了近一个半小时的访谈,深深被他的从容淡定却又满含执着、严谨的治学精神所折服,思虑多日最后认为用“笃定”二字来概括孙老师的学者风范是在适合不过的了。

 

孙宁老师是第一位“做客”院刊“经院师者”栏目的教授,其在互补物品拍卖的研究领域中声望颇高,目前已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Econometrica上发表论文2篇;与此同时,孙老师还是我校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学成果也曾获得上海财经大学教学基金奖三等奖。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教学工作,孙老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在接到采访孙老师的任务时,大家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我们的准备工作花了佷长时间,收集了大量关于他的资料,生怕遗漏了某个细节。终于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我们带着几分敬重,几分好奇,和这位名师对话,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的领略了这位名师的风采。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