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经济人”的立场和“经济学人”的立场
观点 · 2001-02-13 00:00
返回关于经济学的不确定性的争论,有一些混乱是由于没有时刻清楚区分“经济人”的立场和“经济学人”的立场造成的。有必要分清楚这两点。 在生活中,“经济人”的选择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他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以及个人偏好的变动。...
关于经济学的不确定性的争论,有一些混乱是由于没有时刻清楚区分“经济人”的立场和“经济学人”的立场造成的。有必要分清楚这两点。
在生活中,“经济人”的选择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他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以及个人偏好的变动。我将所有的人都看作是没有差别的“经济人”,而将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行为差异,全部归结为他们的处境(掌握的信息和个人偏好)的不同。这样,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没有差别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中将采取什么不同行为的学科。
在经济学中,“经济学人”的观点是经常针锋相对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对研究对象所处的处境(掌握的信息和个人偏好)的预设不一样,二是对研究对象在特定的条件下所采取的对策有不同的估计。
比如说,甲村现在大米不够吃,那么是否应该管制物价呢?两个“经济学人”发生了争论。争论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两人对研究的对象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一个“经济学人”说,甲村的人就是想饿死,所以实施物价管制就可以达到目的;另一个“经济学人”则说,甲村的不想饿死,所以不能实施物价管制。
这种情形中,两个“经济学人”对实施物价管制的后果有着相同的看法,即物价管制会进一步抑制供给,恶化饥荒。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对甲村人的取向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些“经济学人”认为,甲村的人未必想活。
另一种争论是,两个“经济学人”都假定甲村的人都想活,但一个认为物价管制能帮助他们活,另一个则持相反的态度。
我要指出,经济学的绝大部分争论,属于后者,而不属于前者。经济学家有着基本一致的价值取向,他们的争论往往在于经济手段的结果会不会事与愿违上。
更重要的是,经济学所运用的假言判断,可以避免大量关于价值取向的分歧。经济学的判断是:假如要更多粮食供应,就不应该采取物价管制。这句话,对于那些不想要更多粮食的人来说,也依然是真的。
以上我区分了“经济人”行为间的差异,以及“经济学人”观点间的差异。我认为这样做可以澄清一些口头讨论时出现的混乱。
“张三喜欢萝卜”,“李四喜欢白菜”,这是“经济人”间的行为的差异。
“搞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满足张三和李四各自的需求”,以及“搞计划经济可以更好地满足张三和李四各自的需求”,是“经济学人”间的理论差异。
简言之,“经济学人”的理论早就把“经济人”的差异考虑在内了。“经济学人”间的分歧,往往在于对环境与行为间的因果关系的不同理解。